当钱塘江的秋潮拍打着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的岸堤,一场关于“律师如何在专业实务中嵌入公益底色、以个体微光推动行业进步”的思考,在四天四夜课程里逐渐清晰。

作为一名江苏律师,我受安徽省律师协会邀请,参加了浙江大学-安徽省公益律师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在理论授课、现场教学、分组讨论等系列课程中,触摸到了律师职业的价值—实务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公益是职业温度的延伸,而推动行业进步,则是我们这代法律人的集体使命。
一、拥抱人工智能,做法律科技的弄潮儿
本次培训班具有前瞻性,向我们打开了人工智能的广阔世界。在《大模型、人工智能与数字律师》的课堂上,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魏斌教授明确,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是提效工具,更是拓展实务边界的支点,用专业判断力驾驭工具,用跨领域思维解决新问题。
法学博士王政老师在《人工智能时代律师调解实践路径》课堂上,强调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法律科技,对律师职业正在带来一系列全新的知识管理系统、商业模式和社会治理模式的范式变革。
通过上述课程,我清晰地认识到,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技术正在重塑律师行业,巧妙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升我们法律职业的专业化与智能化。同时,通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合同自动生成与审查、诉讼策略模拟、法律文书检查等功能。
二、夯实专业功底,增强公益的硬核支撑
浙江省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副会长魏钧老师的《公益项目策划与传播》创新提出“用柔软的身段做温和公益”理念,引导律师在参与公益项目时,可以采用“113”模式,以“选题、名称、背景、实施、成果”五个要素,提升法律服务质效。
本次培训班,还有现场教学环节。我们参观了枫桥经验陈列馆,红墙上“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大字,深深感染着我;大运河幸福家园“春风里”幸福超市,老人们在以较低的价格采购生活必需品,社区里洋溢着其乐融融的氛围;杭州慈善文化园丹桂飘香、树木葱茏,我们一边感受到秋高气爽的怡人,一边聆听着感人肺腑的慈善故事。
我们深刻认识到:律师参与基层调解机制,不仅有利于缓解司法机关的办案压力,而且推动了基层法治服务体系的完善。律师的专业参与,让“矛盾就地化解”有了更坚实的法律支撑,也让群众更直观地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三、深化交流合作,擦亮执业为民的行业底色
课程的“大班讨论”与“分组研讨”环节,来自上海、浙江、安徽、广西、贵州等多地律师们推心置腹交流,大家围绕“如何推动行业进步”畅所欲言,并达成共识:律师的价值,不仅在于办好自己的案子,更在于为行业做点贡献。
此次培训班,江苏共有两名律师参加,而我作为江苏省律师协会公共法律服务与履行社会责任指导工作委员会的副主任,以律师代表个人事迹为切口,扩展到全省公益层面、长三角区域公益合作,向大家做了《微光·繁星》的主题分享。
在微光篇,我介绍了两名江苏律师代表个人情况;在繁星篇,从可视化、品牌化、线上化三个维度讲述了江苏律师公益法律服务整体情况;在携手篇,号召各地律师们齐心协力,实现长三角公益一体化。
培训班结业时,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的银杏叶已开始泛黄,而我脑海中关于“律师职业价值”的思考,却愈发清晰,我会把课程中的思考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愿我们都能以实务为锚,以公益为帆,在法律的道路上,既做专业的深耕者,也做公益的践行者,更做行业的推动者——以个体之责,筑行业之基,成时代之任。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 © 江苏正气浩然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1008743号-1